电缆腐蚀的监视和防止
为了监视有杂散电流作用地带的电缆腐蚀情况,必须测量沿电缆线路铅包流入土壤内杂散电流密度。
阳极地区的对地电位差不大于正1伏及阴极地区附近无碱性土壤存在时可认为安全地区。但对阳极地区仍应严密监视。
腐蚀的化合物呈褐色的过氧化铅时,一般可判定为阳极地区杂散电流腐蚀;呈鲜红色(也有呈绿色或黄色)的铅化合物时,一般可判定为阴极地区杂散电流腐蚀。
铅包腐蚀生成物,如为痘状及带淡黄或淡粉红的白色,一般可判定为化学腐蚀。
在杂散电流密集的地方安装排流设备时,应使电缆铠装上任何部位的电位不超过周围土壤的电位1伏以上。
排流导线应接以串联调整电阻、电流表及熔丝,以便控制杂散电流的大小。
在小的阳极地区采用吸回电极(锌极或镁极)来构成阴极保护时,被保护的电缆铅包电压不应超过-0.2~-0.5伏。
根据化学分析结果,可以判断土壤和地下水的侵蚀程度:
注
1.pH用pH计来确定;
2.有机物的数量,用焙烧试量(约50克)的方法来确定。
第94条 当电缆线路上的局部土壤含有损害电缆铅包的化学物质时,应将该电缆装于管子内,并用中性的土壤作电缆的衬垫及覆盖,并在电缆上涂以沥青等。
第95条 当发现土壤中有腐蚀电缆铅包的溶液时,应即调查附近工厂排出废水情况并采取适当改善措施和防护办法。
第96条 为了确定电缆的化学腐蚀,必须对电缆线路上的土壤作化学分析,并有专档记载腐蚀物及土壤等的化学分析资料。
绝缘变质事故的预防
20~35千伏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的终端,不应用无流动性的绝缘胶作填充用,防止垂直部分电缆的干枯。
发现电缆垂直部分的绝缘有干枯现象的,应改装能自动补油的终端头;如不能改装时,按干枯的规律,定期更换。
填有流质绝缘油的终端头,一般应在冬季补油。
充油电缆用的电缆油,一般2~3年测量一次:
1. 100±2℃时的介质损失角正切;
2. 室温下的击穿强度。
三次取样,如介损均大于1.0%,击穿强度小于45千伏,以排除了其它因素,如油样的沾污、电桥的误差、或油样的光老化等,则应作更换绝缘油措施。
油样一般应取自远离油箱的一端,必要时可增加取样点。
电缆终端如有漏油,应擦净并加固密封。如有潮气,应予清除,并用同型号绝缘剂填充,还须监视另一侧高处电缆终端的绝缘干枯情况。
为了预防漏油失压事故,充油电缆线路只要安装完成后,不论其是否投入运行,其油压示警系统必须投入运行。如油压示警系统因检修需要较长时间退出运行时,则必须加强对供油系统的监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