汶川地震12年:灾区电网实现超越式发展-行业头条-买卖宝
当前位置: 买卖宝 > 行业头条 > > 正文

汶川地震12年:灾区电网实现超越式发展

来源: 买卖宝

【电缆网讯】12年前,在5·12汶川特大地震中,四川电网遭受重创。171座变电站、2751条输电线路停运,阿坝、德阳、绵阳、广元等极重灾区电网损毁殆尽,405万户停电,直接经济损失达106亿元。震后第一时间,国网四川省电力公司开始了追赶式重建工程,并于3年后完成。随之而来的,是四川电网超越式发展。

undefined

12年来,国网四川电力在地震灾区完成电网投资638亿元,变电站数量由385座增加到617座,是震前的1.60倍;变电容量由2507万千伏安增加到6172万千伏安,是震前的2.46倍;线路长度由2.1万公里增加到3.8万公里,是震前的1.81倍。引人注目的是,涅槃重生的灾区电网在建设与发展时充分考虑未来的多种可能,以科学为基础,以技术为支撑,汇入到四川区域电网智能化发展的大潮中。

过去12年间,国网阿坝供电公司累计完成电网投资133.96亿元,建成路平500千伏和东兴、槽木、庙坪、下孟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,为全州工业发展提供了充足可靠的电力保障;建成色尔古500千伏和扎窝、小金、沙坝、镇江关等220千伏输变电工程,形成四大水电外送通道;建成壤塘、小金等18个110千伏输变电工程,实现110千伏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网在供区范围内每一个县的全覆盖,结束了小金、金川、壤塘三县孤网运行历史,部分草原县实现110千伏单环网,供电可靠性大幅提升。

作为5·12汶川特大地震极重灾区,德阳电网重建的每一步都是这样走过来的。

震后,这个重工业城市,在装备制造、先进材料、能源化工、电子信息等领域大步迈进,对于电网以及供电要求不断提升。12年间,德阳供电公司马不停蹄完成电网灾后重建,为德阳企业全面恢复建设、扩大生产、远景发展保驾护航。与此同时,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总体部署,该公司不断创新改革,加快电网提档升级,推动电网智能化发展,努力实现“数据一张网、电网一张图、业务一条线”。

为服务好这个重工业+高科技城市的发展,德阳供电公司加快行业新技术与城市发展新科技的融合,依托感知、传输、边缘计算、人工智能等技术为重建的电网赋能。当前,该公司已能实现输、变、配设备状态数据的智能采集,智能传输,智能诊断;全面开展了智能运检管控平台深化应用、试点变电站三维模型建设、机器人集控平台对接等项目,为平台高级应用奠定基础;针对输电线路,实施无人机精细化飞巡、APP移动巡检、视频可视化巡查等综合应用,科学进行输电运维。2020年,还将持续推进配网自动化建设,完善信息安全防护,打通与供服系统间接口,缩短故障巡查范围,提高抢修效率。

经过12年的重建,四川德阳、阿坝等曾经的极重灾区都已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体系,强大而智能的电网覆盖下,正坚持传统产业改造和新兴产业培育的热土将汇聚更多的发展之力。

服务升级 大数据支撑周到与细致

有了坚强智能电网的支撑,供电服务也切实提档升级。

5月6日,绵阳擂鼓供电所党支部书记、副所长汪志刚与同事们正在北川县检修擂鼓场镇10千伏线路。45岁的他在“5·12”汶川特大地震中失去了妻女。“为怕黑的女儿点亮北川第一盏灯”是他强忍身心痛苦,日夜坚守重建第一线的动力。12年来,这位“羌寨百姓点灯人”每年都会到妻女安眠的地方聊一聊关于灯的变化。

“我们大山里的电灯不会再像星星一样闪烁了,如今电网越来越智能,爸爸的工作也变得轻松一些……”当天的检修工作因为提前对相关数据进行了分析并周密部署,很快就高效迅速地完成。下午,汪志刚又根据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统计数据的提示,来到曲山镇,为负荷异常的任家坪村进行“用电会诊”。完美避过了用电隐患的村民对此很感谢。

“以前没有这些技术以及分析手段,客户用电很茫然,我们进行服务也多有波折,如今双方都能实现精准和有效。农村供电服务不再是粗旷的‘跑断腿’‘说破嘴’”。据了解,在北川,包括擂鼓供电所在内的3个中心供电所8个供电服务站都已全面上线“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”,通过对配电变压器和终端用户的用电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,实现用电监控、负荷管理、线损分析等。

点亮希望的背后,是技术与发展。5·12汶川特大地震后,四川极重灾区的电网重建从设计上就充分考虑以智能技术的运用。尤其是在地广人稀,运维相对困难的农村电网。如今,“互联网+”模式在农村广泛运用,各村各社都建立“电管家”微信群,停电信息、安全宣传、客户端问题诉求等事项均能随时发布、解决;挖掘和运用用电采集、SG186和配抢APP等系统功能,聚焦山村供电服务新前端,精准服务“三农”用电。

推荐资讯

关注微信
一键询价
买卖宝APP
热点资讯
热销品牌
精彩活动

服务热线

400-828-0188

08:00-22:00

周一至周日