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电缆网讯】近期俄乌之间的紧张局势牵动着全球的神经。汽车是一个全球化产业,牵一发而动全身。那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,俄乌冲突之下中国汽车会受到多大影响?
中国汽车出口影响几何?
随着俄乌冲突的影响开始蔓延,多家车企在俄罗斯的工厂已经出现了停工、停产。当然,国人更为关注中国车企。作为“双循环”战略的一部分,汽车企业“走出去”拓展海外市场是最近几年的热潮。在这股热潮中,俄罗斯更是成为中国第三大汽车出口国,哈弗、奇瑞、吉利汽车等自主品牌近年来都纷纷布局俄罗斯。
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,2008年至2014年,俄罗斯一直位列中国汽车出口量国家榜的前四,2016年 -2019年排名略有下降,2021年俄罗斯是我国的第三大整车出口国,出口规模仅次于智利、沙特阿拉伯之后。
同时,中国对乌克兰的汽车出口量也呈现快速增长趋势。数据显示,中国汽车对乌克兰出口规模,2017年近3000台,2018年近3549台,2019年近3625台车,2020年近3984台车,2021年增长幅度较大,达9929台车,出口金额也从2017年的2853万美元上升到2021年的14191美元。
针对俄乌冲突对中国汽车出口的影响,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郎学红表示,主要看俄乌冲突持续多长时间。如果俄乌冲突能够快速平息下来,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,对我国汽车年度出口量可能不会带来太大的影响,还有可能会因为冲突期间消耗了一些车辆,汽车需求会有一定增长。如果俄乌冲突持续加剧,对当地经济打击严重,影响到消费者购买力,中国汽车出口俄乌的规模后续可能会受到一定影响。
郎学红还认为,部分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了相应的制裁措施,这些国家的车企向俄罗斯出口汽车可能会受到影响,从这个角度看,对我国的汽车企业可能是个机会。
芯片断“氖”,中国的机会来了?
在2021年,芯片短缺成了困扰中国汽车行业的一个难题。停产、减产、涨价和延期交付等问题困扰着每一家汽车企业。而作为生产芯片过程中难以取代的惰性气体,乌克兰是全球最重要的氖气供应国。
市场调研机构集邦咨询在其报告中指出,乌克兰供应了全球近七成的氖气。尽管氖气在半导体制程当中使用比重并不如其他产业,但仍为必要原物料,若供应受阻仍将对产业造成影响。尽管俄乌冲突在短期内不至于造成产线中断影响产出,但氖气供应量减少仍可能造成价格上涨,芯片生产成本也可能随之上涨。
但在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副秘书长陈士华看来,氖气的供应或许不是一个特别严重的问题。他表示,乌克兰的氖气出口量确实很大,但乌克兰的氖气并非不可替代,氖气的生产并不是一个卡脖子技术,所以从产业链上来讲,其目前影响有限。
事实上,在技术实现层面,氖气、氙气等气体其实是钢铁产业的副产品,由空气分离设备分离生产。在目前中国钢铁产量已经达到全球56%的情况下,国内对于这些稀有气体的纯化技术已经实现了突破,生产工艺也比较成熟,不再是能够“卡中国脖子”的技术了。换句话说,如果乌克兰氖气缺位,国产氖气即可进场补位,这还可以增强中国在半导体领域材料的话语权。虽然电子特气有一定技术壁垒,行业集中度也较高,但中国已取得多个品种的突破。
对于国内从事特种气体生产及提供的企业而言,或许这是一个可以抓住的机会。未来,越来越多的中国特种气体企业,也将成为全球芯片制造企业多样化供应链的重要备选。